把茶的细节特征都美美的描述出来 

2024-10-20 19:30:29
来源:茶道道
有这样一个笑话:

儿子问在喝茶的爸爸,我为什么要读书?

爸爸回答说,你读了书,喝这茶后就会说:“此茶口感饱满纯正,入口即化,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,茶汤橙黄透亮,幽香如兰,韵味十足,是茶中的佳品。

而你没读书的时候就会说:“好喝!真的很好喝!”

为什么要了解品茶的术语?

有的人喝了几十年的茶,却说不出个所以然,那是因为他没有学习品茶的术语。有的人品茶时满口术语,给人感觉很懂茶、很专业。

学术语,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吹牛显摆,而是真正把茶喝懂了,把茶的细节特征描述出来,并记忆下来,让我们对茶有个更好的了解。也能让你在跟朋友说话的时候有话可聊,慢慢的你也能变成专业人士了。

一般来说,在品茶时需要关注的是干茶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5个因素,尤其是初学者得好好看看这些术语,喝茶的时候参考一下,慢慢提高自己的品茶水平。

【1、干茶】

主要关注干茶的外形、色泽、匀整度等。

油润| 干茶色泽鲜活,光泽好

枯暗| 色泽枯燥,无光泽

调匀| 叶色均匀一致

花杂| 叶色不一,形状不一

紧实| 松紧适中,身骨较重实

松条| 卷紧度较差

【2、汤色】

主要关注茶汤的颜色、亮度和清澈程度等。

| 茶汤颜色深

| 茶汤色浅似水

| 不透亮,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

清澈| 清净、透明、光亮、无沉淀物

鲜明| 新鲜明亮,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

明亮| 茶汤清净透明

混浊| 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,透明度差

【3、香气】

主要关注香气的纯度、高低、类型、持久度等。

| 低微,但无粗气

高香| 茶香高而持久

纯正| 茶香不高不低,纯净正常

钝浊| 滞钝不爽

闷气| 沉闷不爽

粗气| 粗老叶的气息

青气| 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

高火| 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

陈气| 陈化的气息

【4、滋味】

主要关注滋味的纯度、鲜度、苦涩感、是否回甘等。

|粗糙滞钝

| 入口即有苦味,后味更苦

| 茶汤入口后,有麻嘴厚舌的感觉

回甘| 回味较佳,略有甜感

浓厚| 茶汤味厚,刺激性强

醇厚| 爽适甘厚,有刺激性

浓醇| 浓爽适口,回味甘醇,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

醇正| 清爽正常,略带甜

醇和| 醇而平和,带甜,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

平和| 茶味正常,刺激性弱

淡薄| 入口稍有茶味,以后就淡而无味

青涩| 涩而带有生青味

熟味| 茶汤入口不爽,带有蒸熟或闷熟味

陈味| 陈变的滋味

高火味| 高火气的茶叶,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

老火味| 近似带焦的味感

【5、叶底】

主要关注茶叶的嫩度、色泽、匀度、舒展程度等。

| 老嫩、大小、厚薄、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

| 老嫩、大小、厚薄、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

细嫩| 芽头多,叶子细小嫩软

柔嫩| 嫩而柔软

柔软| 手按如绵,按后伏贴盘底

嫩匀| 芽叶匀齐一致,嫩而柔软

肥厚| 芽头肥壮,叶肉肥厚,叶脉不露

开展| 叶张展开,叶质柔软

摊张| 老叶摊开

粗老| 叶质粗梗,叶脉显露

瘦薄| 芽头瘦小,叶张单薄少肉

薄硬| 叶质老瘦薄较硬

破碎| 断碎、破碎叶片多

鲜亮| 鲜艳明亮

暗杂| 叶色暗沉、老嫩不一
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