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特有的禅宗和茶文化,最终在日本开出了茶道这朵花

2019-12-10 11:04:18
来源:昭烈名臣

日本茶道

 

现在提起来日本的茶道,很多人都会称赞其技法高超意境优美,尤其是日本把喝茶发展成为一种道的层次,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整套流程都透露一丝不苟的味道,这种结合了东方禅宗思想的日本的茶道文化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的。

尤其是日本茶圣千利休的死,更是推动了日本上下对茶道的追捧和热爱,但是实际上日本茶道文化的两大核心,禅宗和茶文化都是来自于中国,中国独有的禅宗和茶到了日本,就变成了禅茶一味,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。

饮茶这件事中国人把他当做是生活的一部分,道不远人道在屎溺,粗茶漏碗皆可饮茶,日本则是朝着另一种精致的方向发展而去,产生了仪式感浓重的茶道文化,日本向中国学茶的历史最初可以追溯到茶圣陆羽那里。

 

唐代饮茶图

 

(1)初学唐茶

喝茶在中国古代出现的很早,中国南方的茶树自古便在植物学及药学界闻名。在各类文献中,它被称为“荼”“荈”“槚”“茗”,以其安神解乏,明目强志之功效备受重视。茶不仅可作为内服药,更可外敷缓和风湿疼痛。道家认为,茶是不老仙丹的重要成分之一。佛教僧众也以茶水作为漫长打坐时驱赶睡魔的良药。

三国时期就开始有了饮茶的记录,南朝诗人曾留下“流玉扬沫”之残句,帝王亦会以上等茶叶赏赐功臣。但是,这一时期的品茶方法却极为原始。人们将茶叶蒸青后以石臼捣烂制成茶饼,佐以米饭、生姜、食盐、橙皮、香料、牛乳甚至葱一同烹煮。

到了唐朝人们饮茶已经非常普遍了,只有才这种社会上普遍都饮茶的情况下,才能出现陆羽总结了茶的各种源流和用法,写成了一部《茶经》成了中国饮茶史上里程碑的事件。

 

陆羽的《茶经》

 

陆羽的《茶经》从选茶,制茶,茶具,喝茶等各个方面论述了茶文化,其中但就瓷器方便陆羽认为青色是茶器最理想的色泽,因为青色能衬托茶汤碧绿,而白色却会使茶水呈现淡红,令人感觉味道欠佳。这种论调全因他当时使用的是茶饼。其后的宋代茶人开始使用茶粉,因此他们更偏爱蓝黑及黑褐色的厚重茶碗。明代茶人泡饮淹茶,故喜用白瓷。

不仅是茶,连煮茶用的水都非常有讲究,陆羽把水分为三个等级“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,到了红楼梦里面,妙玉更是把这种对水的讲究发展到了极致,用的竟是梅花上采来的雪水,埋在地下数年,才能拿出来喝,方能喝出妙处。

茶经还论述了一般吃茶之法的俗陋,收录一些史上著名茶人记述,还介绍了中国知名茶园,种类繁多的制茶工序以及各类茶器的插图。

这些对于日本派来的遣唐使来说简直就是惊为天人,日本当时还处在非常落户愚昧的状态,一下子接触到中国已经高度发达的茶文化,其内心的震惊程度是可想而知的,日本派来的使者不仅带回了唐朝的各项制度礼仪,同时也带回了中国的茶。

 

《知否》堪比红楼梦,宋代点茶,细品留香

 

(2)极致于宋

宋朝跟唐朝比起来,各个方便都显得比较细腻,尤其是在生活的细节方面,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对各种生活细节的精雕细琢,就来身处现代的我们都自愧不如。

宋朝时期点茶开始流行,就此生出了茶道的第二个流派,点茶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高超的手法。人们将茶叶以小臼研成细粉,并将备好的茶粉加入热水中,用细竹丝精制而成的茶筅击拂。由于这种点茶法的兴起,陆羽提出的茶叶挑选之法及制茶之法也发生了一定变化,其中盐被彻底摒弃了。

宋朝人对茶的狂热永无止境。茶客们竞相寻觅崭新茶法,并时常举行斗茶以切磋茶艺。各种文人士大夫点茶斗茶的事情记载于各种文人的笔记之中,有些技法高超的能用点茶技法让茶在水中显出各种图案,可想而知这种手法是何等高明,斗茶的方向更是无止境的。

 

宋徽宗亲自撰写《大观茶论》

 

宋徽宗更是对茶痴迷到了一种程度,这位中国历史上文化修养最高的皇帝,甚至亲自撰写了论述二十余种茶的著作《大观茶论》,并以“白茶”为至上珍品。

唐宋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由外而内的变化,宋朝人喝茶更注重内在的含义,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,把喝茶和某些思想境界联系起来,是唐宋最大的不同。

苏东坡将茶的清净无垢之力比作能够抵挡腐朽的正人君子。在佛教中,吸收了许多道家教义的南方禅宗创立了一套精致讲究的茶礼。僧众们聚集在菩提达摩像前,如同领圣餐一般带着庄重的仪式感分享同一碗茶。

这种僧人喝茶的仪式感,慢慢就发展出了禅宗与茶的结合,形成了禅茶一味的思想,为日本茶道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。

 

 

(3)禅茶合一

日本想来跟随中华文明的脚步,对于茶文化的认识也一直与我们同步,从唐朝时期的煮茶,慢慢发展到宋朝比较极致的点茶。

尤其是宋朝时期,日本有很多僧人来华学习,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来学习佛经的,而宋朝时期中国最流行的佛教流拍就是禅宗,所以日本僧人这一时期带回去的主要是禅宗思想,在学习佛法的同时,也将宋朝精致的茶文化带回了日本。

所以日本有个很特别的现象,但凡日本的伟大茶人皆为修禅之人,他们都致力于把禅的精神引入日常生活中。如此一来,茶室便与茶道其他器皿一样,深刻反映了禅宗教义。

喝茶用的茶室在日本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,正统茶室面积皆为四叠半,这一规定源自《维摩诘经》的一节。这部有趣的经典记载道,维摩诘居士在这般大小的斗室中接待了文殊菩萨和八万四千佛子。从对茶室的规格要求我们就能看出佛学和禅宗对于日本茶道的影响。

 

日本茶室

 

从元朝开始,日本和中国的交流就中断了,中国的茶文化不断发展,而日本的茶文化在继承了宋朝精致的基础上,继续朝着本土化极致化的方向发展,最终形成了规矩极端苛刻的日本茶道。

于是千利休的孩子又重新花一个小时,对庭院打扫了一遍,回来对千利休说,“父亲,我已无事可做。路石已刷洗三遍,石灯笼与树木都洒过水,令苔藓碧绿鲜亮。地面亦无一枝一叶。”

没想到千利休居然大怒,对儿子大声呵斥道,你这个蠢材,茶室庭院可不是这么打扫的,说完,千利休便走入庭中晃动树木,让地面铺满了金色与红色落叶织就的秋日锦绣。

原来,千利休所追求的并不只是清洁,而是美与自然的融合,这就是禅宗的思想,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提现。

最终,日本的茶道独立发展出了与中国不同的道路,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,一种极端恭敬的,近乎于宗教仪式感的茶道,中国的茶则走向了生活,走向了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
 

 

我们不能说绝对的说,哪种形式更好,大众和精英文化都是文化的一个方面,二者都是不能偏废的,但毋庸置疑的是,日本的茶道文化从思想到内容,从物质到精神都是源自于中国的。

取长补短博采众长,兼容并包并行不悖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特点,对于茶,我们既可以单纯的就是为了解渴而喝,也可以恭恭敬敬的沐浴更衣把它当做是一种仪式,一种对心灵的洗涤,这才是中国茶的精神,一种雅俗共赏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。

 文章来源:昭烈名臣百家号   配图来自网络 
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